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要闻

【开封日报评论员文章】

读懂“投资于人”背后的民生情怀

来源:开封日报 责任编辑:陈然 发布时间:2025-03-12 07:54
打印

在2025年的中国发展蓝图中,“投资于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政府施政的核心关键词。

“投资于物”,容易理解;“投资于人”,有何深意?

“投资于人”,其实就是把资源用在人身上,用在惠民利民的地方。“投资于人”的本质,是城市发展逻辑从“重物轻人”向“以人为本”的深刻转向,从过去着重于对有形物质的投资,转向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它要求施政时超越GDP至上的惯性思维,将政策焦点从“钢筋水泥”转向“人间烟火”。 

坚持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细细梳理,“投资于人”在开封已有众多生动实践:曾经基础设施落后的老旧小区,如今“越住越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高质量发展凝聚人才动能;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推动技能进村入户,让群众就业致富路越走越宽。在开封,“投资于人”还蕴藏在一餐一饭、一老一小等民之关切里。 

无论是开封人过去几年的亲身感受,还是细看全市重点工作,都能体会到我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投资于人”的民生理念。特别是今年,“开展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积极打造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扎实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实事”……一系列可感可触的民生福祉,正是“投资于人”的最好注解。 

“投资于人”不仅是一种施政理念,更是一种发展哲学的升华。“投资于人”就是人民至上,就是投资未来,我们需要弄清其背后的着力点。 

“投资于人”,是对城市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近年,开封以宜居之城扬名。要做到近悦远来、众人向往,浓厚的文化氛围、舒适的人居环境等固然重要,但更多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轻松开放的发展环境能够让更多人在此安家、兴业。“投资于人”,可以通过搭建广阔舞台来激发人的发展潜力,要让更多资源源源不断地向追梦人“倾斜”。特别是面对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更要引起我们对“投资于人”的重视:要帮助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适应新时代就业需求;打造“无事不打扰,有事马上到”的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的沃土;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这些都是践行“投资于人”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要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随着“投资于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未来,财政资金的流向将更加精准高效,每一分钱都会花在刀刃上,花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花到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真正需要的地方。我们要深入基层一线找准群众所需,带头排查和收集重点领域问题,聚焦群众内心的“堵点”“忧事”,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我们要对民生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评价,确保资金使用精准高效,形成“投入—反馈—改进”闭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让民生道路越走越宽广。 

现阶段,“投资于人”是全方位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破题关键。在重视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将更多的资源投向人的全面发展,既能改善民生、激活社会活力,更能拉动内需、稳定增长。中长期来看,“投资于人”能够通过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稳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加大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等保障力度,增强消费信心;要完善消费环境,让人们放心消费;在民生改善中培育消费新场景,实现惠民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投资于人”对于每个人都有深远影响,其回报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天的“投资于人”,必将转化为明天的生产力、创新力,带来更加幸福的生活。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X

      您即将访问非政府网站链接,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