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10200005317445G/0002794
  • 2024-06-14
  • 开封市科学技术局

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1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开封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编辑:马悦祺 发布时间:2024-06-14 14:36
打印

 办理结果:A

 是否同意公开:是

 

 

汴科文〔2023〕60号                                                                                                               签 发 人:孙  欣

 

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15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开封市委会:

首先感谢您对开封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创新体系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结合我局职能就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答复如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定走好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集聚资源要素,优化创新生态,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在全市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部门协同联动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决策指挥体系。一是以市委名义出台《关于创建全省科技创新中心 推动高质量现代化开封建设的意见》(汴办〔2023〕5号),进一步明确我市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二是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开封市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汴政〔2023〕28号),着力优化创新生态,鼓励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创新,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三是充分发挥市科技创新委统筹协调职能作用,组织召开2次科创委会,研究推进国家高新区、开封中医药实验室建设事宜。强化协同联动,研究制定《开封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全力保障我市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 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一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把企业、高校院所两个创新主体紧密结合起来,健全联结机制,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攻坚计划,加快研发活动有效覆盖。在先进储能、精细化工、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由链主企业牵头成立4家创新联合体,并全力推进“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入围省第二批建设名单。加大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力度,新增入选省“瞪羚”企业10家,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69家,提前半年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同森科技“变频器”项目获得省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一等奖,中镜科仪获得成长组三等奖。

二是建强用好创新平台。主动对接、深度嵌入全省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由贝威科技、康必恩等企业参与建设的省中州实验室挂牌运行。建设市种业实验室,深度融入省神农种业实验室。坚持以升促建发展思路,做优特色产业园区,开封精细化工高新区、杞县高新区获批,并在此基础上启动国家高新区创建。兰考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名单;我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已经通过部委专家评审,有望晋位国家级。建设开封市粮食装备、橡塑工程、农作物等3家市级中试基地;河南省氢能安全储供系统产业研究院获批,实现了“零”突破;新增智祥众创、中关村智酷等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是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聚焦产业发展,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协同机制,综合运用“揭榜挂帅”等方式,建立重大核心技术攻关一体化的项目、人才、资金调度机制,凝练实施一流创新课题,时代新能源和锐达医药申报的2个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开封测控、启源研究院与河南大学共同申报的2个省重点研发专项获批。优化科技项目布局,增设科技文化融合专项,推动我市文旅产业做优做强。5个项目获批县(市)创新引导计划,资金支持200万元。

四是大力引育创新人才。大力实施“东京英才计划”,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研究制定《开封市科技人才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汴科文〔2023〕55号)。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围绕全市“622”主导产业、县域5大农业产业和文旅产业,组建16支科技服务团,通过产学研对接会、学术研讨会,对我市产业创新发展进行问诊把脉,推动一流创新成果在开封落地转化。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真正把高端智力资源用好、用出成效。

五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持续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制定《开封市科创基金管理办法》,完善科创基金体系,设立种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强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孵化成长支持。举行科创金融专场对接活动,优化“汴科贷”资源配置,助力企业解决资金难题。1-7月,科技金融业务实现放款1.78亿元,同比增长56.1%。大力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培育技术经理人,新建设市级及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培育技术经理人150人。积极推进开封市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与中部知光、示范区就平台建设运营三方协议达成一致,待示范区研究通过后进行签约。

三、深化市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您在提案中指出,“强化政产学研合作,激活创新要素集聚”。市科技局作为“政产学研用”中的关键角色,积极发挥“居中协调”作用,以产学研用深入融合发展为重要抓手,坚持企业需求导向,为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牵好线、为产业需求与成果供给之间搭好桥,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一是打造全市科技创新策源地,进一步完善开封市科学院体系架构,发挥好河南大学开封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全力推进开封智慧岛建设。按照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高效运行市科学院,建立“事业留编、企业用人”引才机制,出台《开封市科学院使用周转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方案》,盘活编制资源,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引才难、留才难问题。

二是健全与河南大学常态化对接机制,双月进行会商,共同推动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充分发挥河南大学创新资源优势,与我市企业共建14家校企合作研发中心,与市农科院合作建设中原学者工作站,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究。定期开展高校、企业“双走进”活动,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河南大学专场成果路演活动5期、发布各类成果30余项,实现成果供需高效精准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基础薄弱、龙头企业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受虹吸效应人才引进数量少流失多等方面。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市科技局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下方面推进工作,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切实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优化科技创新总体布局。推进郑开科创同城。强化要素集聚、资源共享、载体联动,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创新共同体,在郑开科创走廊,率先营造技术、人才、基金等集成协同的一流创新生态。拓展创新发展空间。锚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的功能定位,加大培育和晋位升级力度,以“一区多园”模式启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支持尉氏县、祥符区、顺河区等争创省级高新区。

  • 完善创新链条贯通产学研用。推进市科学院高效运行,探索实行市场化运营机制,用好周转编制,征集、梳理我市重点企业科技人才需求,解决我市企业引才难、留才难问题。常态化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定期举办河南大学科技成果发布会,实现成果供需高效精准对接。培育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繁荣技术市场发展,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8亿元。深化与中科院等知名高校院所科技交流合作,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全面助力企业创新。
  • 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深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带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年内高企数量突破250家。支持“链主”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及上下游企业,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营造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高质量办好双创大赛,挖掘一批优质项目、人才和潜力企业。积极指导晋级企业参加省赛、国赛,吸引更多金融创投机构参与企业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做好科技人才引用育留。推进国家、省、市人才计划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力争促成河南大学王学路教授与锐达医药合作建立中原学者工作站,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组织开展“中科院(河南)科技成果发布会”等对接交流活动,推动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携手我市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应用转化,以事业引才、平台聚才、环境留才,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16支产业科技服务团工作开展,帮助我市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五)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融入省实验室体系,在开封精细化工高新区建设低碳产业基地,融入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推动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建设开封市种业实验室,融入神农实验室,推动建设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及育种基地。统筹我市重点产业需求和科研优势,聚焦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全力支持锐达医药申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持兰考县创建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一步放大兰考国家创新型县示范引领作用。

(六)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转变政府资金投融资模式,探索“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的市场化投融资方式,建立国有资本支持成果转化的投入退出机制。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设立种子基金,扩大市级科创基金规模,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大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综合运用损失补偿、贷款贴息奖补等方式,提升“汴科贷”投放效率和贷款规模,力争全年科技贷款突破2亿元,更好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将继续认真研究您的建议,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推动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期待您持续关注科技工作,继续建言献策。

 

联系单位:开封市科学技术局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科

联系电话:0371-25955592

2023918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X

      您即将访问非政府网站链接,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