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五十一年(1785年),身怀精湛匾额制作技艺的芦宝山在开封河道街掛起了“义兴牌匾工艺坊”的招牌。义兴牌匾制作技艺经芦德修、芦同科、芦登选、芦治章世代相传,已达200多年之久,后更名为“义兴牌匾工艺部”。
开封大相国寺、包公祠、禹王台、矾楼、延庆观、佛学社、宝珠寺、清明上河园、翰园碑林、天波杨府以及龙亭的午门、朝门、大殿的匾额和彩绘都由义兴牌匾工艺部制作。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还走出开封,制作的匾额遍布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湖北以及香港、台湾,并还参与了“北京大学”“天趣园”“一得阁”等一批名匾的制作和修复。从繁华市街的商号店铺到深山密林的古寺名刹,到处都能看到义兴牌匾的身影。
义兴牌匾制作形式有牌、匾、屏、联、额等,其制作工艺复杂,仅前道工序就有上灰、过腻子、打磨、上布、上麻等几十道。制作方法有凸字、凹字、走边字,分大阳、小阳、大阴、小阴、大宝、小宝和各种形体的花边字。所用顔料是天然矿物质、植物汁体顔料,辅以金属材料。其制作方法有包漆法、雕漆法、罩漆法、抽漆法、堆漆法、填漆法、螺钿法、犀牛法、剔红、剔犀、款彩、贴金、百宝嵌等十几种。特别是义兴牌匾所独创的国漆(天然漆,俗称大漆)洒金立粉牌匾工艺,至今仍无其他同行能够掌握。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于2009年6月12日被评为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