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014年以来,开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步一个台阶,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分答卷。
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封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希望工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体育强市”战略,着力抓党建强根基、抓公平促普惠、抓内涵提质量、抓融合促发展、抓改革激活力,全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教育体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在教育体育领域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攀升。
殷殷嘱托催奋进十年变化看发展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2014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
十年来,开封市委和兰考县委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摆在重要突出位置,2016年融资10多亿元在兰考县开工筹建兰考三农职业学院,2020年5月完成教育部备案并开始招生。建校4年来,兰考三农职业学院聚焦国家战略,培训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3万多人次,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兰考道路”。
与此同时,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开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郑开科创走廊等重大战略机遇,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依托郑开科创走廊谋划教育板块“一城三区”——郑开同城化背景下的西部职教园区、西南片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东部兰考职教园区,成功获批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
十年间,我市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完善产教融合发展机制,成为富有活力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郑开同城化发展的重要一极。目前,我市有驻汴高校12所,其中本科院校4所、高等职业院校8所,在校生15.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7所,在校生8.1万人,每年培养出数万名年轻大学生和优秀技术人才。
2022年11月,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优秀学子姜雨荷在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中夺得冠军,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这也是开封首次有选手夺得世赛金牌。如今,姜雨荷已留在母校任教。在日前落下帷幕的开封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她以教师和裁判的双重身份出现在化学实验室技术赛项的赛场上。姜雨荷说:“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重的使命。我希望能当好技能之路的引路人,帮助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依靠技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
把稳党建“方向盘” 思政育人谱新篇
九曲黄河十八弯,最后一道弯在兰考,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动情地说。
新时代如何向青少年讲好焦裕禄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我市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健全贯通培养机制。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每学期都走进开封市各大中小学,为师生带去生动深刻的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十年来,我市把稳党建“方向盘”,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作用,发挥13所省市级党建示范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开足开好各类思政课;与河南大学建立思政教育联盟,邀请焦裕禄干部学院讲师走进中小学,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在拔节孕穗期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0年,我市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2022年,河南大中小学“牢记领袖嘱托 拥抱美好假期”主题思政课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在开封举办,点赞量近500万。十年磨砺,我市打造出享誉全省的“开封思政”模式。
绘就民生“施工图” 从“有”到“好”大转变
十年来,我市以破解民生教育需求为抓手,坚持用改革的办法、以“钉钉子”精神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入学需求,“真金白银”实施教育优先战略。
2014年以来,我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教育经费628.4907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000余个,新增学位近15万个,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实现全市学前3年毛入园率98%、小学净入学率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5%的佳绩。
截至2019年年底,我市所有县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2022年,兰考县、尉氏县、鼓楼区获评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区)。开封教育,正在实现从“有”到“好”的历史性转变。
春日里的市十四中教育集团顺河校区,繁花绿树,书声朗朗,这所曾经实力薄弱的学校早已今非昔比。2019年6月,原市二十一中更名为市十四中教育集团顺河校区,实质性并入市十四中,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如今,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已经从“不愿上”到“争着上”。
十年来,我市积极实施“抓软件、提存量”,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措施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截至目前,我市成立各类教育集团55个,覆盖172所中小学,惠及学生193503人。名校良好的社会声誉、优秀的办学理念,名师注入带来的辐射效应,使得集团内实力相对薄弱的学校不断强校提质,探索出优质均衡发展的“开封路径”。
尊师重教出实招 名师涌现铸“铁军”
强教必先强师。十年来,我市教师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基础教育专任教师规模从2014年的51331人增加到2024年的66863人,增幅30.26%,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十年来,我市选树师德先进个人766名、最美教师60名,16位教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5位教师获评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河南省最美教师。
名师展风采,大师铸匠心。十年来,开封名师名校长培育成效卓越,省、市、县、校四级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涌现出黄海燕、孙永杰等一大批中原名校长、河南省名校长,每年培训教师3万人次以上,培育中原名师和中原名班主任15人、省级名师446人、省级骨干教师2833人。
2022年,我市首次全面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主城区符合交流条件的795名校长和教师100%交流,并实现“编随人走”。2023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交流轮岗校长、教师1883人。师资的优化配备,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择校热”降温,让实力薄弱学校激发了办学活力、提升了办学质量。这项改革受到师生、家长热烈拥护,荣登省委深改办改革典型案例“红榜”,在全省乃至全国走在前列。
“一动一静”两相宜 体育强市活力足
十年来,我市以建设“体育强市、健康开封”为目标,从底蕴深厚、为开封人喜爱的足球、围棋入手,以“一动一静”为双引擎,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成果令人击节称赞。
四月的开封暖阳宜人,开封城墙根的社会足球场上,开封市老友足球队正在比赛,银发绿茵相映成趣。为激发群众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社会足球场地建设被列为开封足球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和重点民生工程。城墙根、花园、社区,新建的足球场不断出现。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全国首批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共21个),开封现有社会足球场地121块,全部面向社会开放。
“老球迷”动起来,“小球迷”亦精彩。十多年前就成立了女子足球队的苹果园中路小学,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我们以足球为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天都有足球大课间,每周都有足球体育课,每年都有班级足球联赛和校园足球文化节。”该校校长王胜华说。
2021年6月,开封市“满天星”训练营总营暨开封市新型足球学校揭牌,作为全国首个新型足校,为足球体教融合注入全新形式和内涵。“满天星”训练营有效辐射市区学校103所,有力推动了开封校园足球发展。开封校园足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校园足球的先锋与典范。
“一动一静”,动是足球,静就是围棋。赛事活动和推广普及,是开封推动围棋发展的两大“主阵地”。以“办赛事促发展”为理念,由中国围棋协会、河南省体育局、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围棋国手赛先后举行,世界冠军、九段国手齐聚汴梁,成为棋坛盛事。
2021年7月,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开封市“全国围棋之乡”荣誉称号;2023年7月,开封双龙巷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围棋已成为我市又一张金名片,助开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开封。
以“一动一静”为抓手,我市丰富公共体育供给,优化全民健身服务保障,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一渠六河”、环城墙运动休闲特色健身带先后建成,57所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构建成形。
2023年10月,开封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在新建成的开封体育中心体育场开幕。这座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体育场馆,终结了开封没有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历史。经过十年发展,开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9平方米,拥有市级体育协会54个、体育俱乐部36个、健身活动站点2110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613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以上,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网络,每年有数百万人次参与体育锻炼和全民健身。
百姓的感受最真切,孩子的笑脸最生动。2014年到2024年,是开封教育体育的奋进十年、跨越十年,也是开封教育体育的非凡十年、辉煌十年。开封以教育体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体育之强夯实全市发展之基,书写新时代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让每个开封家庭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尹杰)